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,目前,我国已组建县域医共体超4000个,县域内常见病、多发病的就诊率超过90%,800多个县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,90%以上的试点地区实现医共体内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。实践表明,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,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。
其中,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作为医共体建设的重要一环,其服务质量越好、保障能力越强,越利于分级诊疗的实施,越有利于解决群众看病远、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。因而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、构建更加成熟的分级诊疗制度、推进医疗共建共享等成为医共体建设的焦点。
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,做好健康“守门人”
当前我国80%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型医院,而基层医疗承担着我国人口近2/3的诊疗负担,造成医疗供给的“倒三角”错位型结构,使得薄弱的基层卫生机构难以留住患者,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居民前往大医院就诊的行为惯性,加剧了居民看病可及性和医疗负担。
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“守门”能力和特色专科能力,携康通过专业硬件+智能软件,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主线,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、重点人群分类、慢病随访管理等提供有效支撑;以软件系统为纽带,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健康信息交互共享,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,提高基层卫生整体服务能力,更好地发挥居民健康“守门人”的作用。
智能化工具,提升健康可及性
居民看病是否方便,与基层医疗资源的配置有着直接关系,携康充分利用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、健康小屋和智慧随访设备等智能化工具,满足基本公卫14大类55小项服务要求,为基层卫生机构提供低门槛的健康检测,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健康服务。
线上+线下,缓解看病难
借助携康智能设备+互联网医疗,可打通预约挂号、远程会诊、双向转诊的各关键环节,助力基层获得更优质医疗资源,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效率。使更多的患者不用奔波、在当地就可以享受到高级专家的权威诊疗,有效缓解我国医疗重心偏高、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,并助力解决居民看病远、看病难的问题。
依托互联网+云平台,促进医疗服务“信息通”
按照“县级强、乡级活、村级稳、上下联、信息通”的发展路径,各地纷纷引进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医共体建设,携康互联网+医共体一体化解决方案,以智能云平台联结县、乡、村三级一体,互联互通“公卫、医保、HIS”等多系统,打通医院与各院区的信息孤岛与业务壁垒,并实现居民基本公卫数据信息化,健康电子档案动态化管理,助力医共体内部信息共享和上下联动。
在一体化格局下,携康以智能化、信息化手段促进分级诊疗落地。居民可选择就近就医,在基层高效完成首诊,享受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;基层医生可以通过远程会诊、家医签约、慢病管理等服务,全方位管理区域内居民健康;同时利用信息联通,打通双向转诊各关键环节,让小病、慢病留下来,急病、快病转上去,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,整体减轻居民看病负担。
尤其是面对新冠病毒,不仅考验着公立医院的重大疫情治理能力,更考验着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合防控能力。近期,《关于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》、《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“关口前移”工作的通知》等文件纷纷提出要依托县域医共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,完善基层首诊、接诊、转诊流程。携康医共体一体化解决方案,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,助力构建智慧医疗、智慧管理、智慧服务三位一体的区域生态系统,使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更为紧密,形成“健康监测、分类管理、上下联动、有效救治”防控格局。
医共体对健全分级诊疗制度,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意义重大。未来,携康将借助互联网信息化、智能化手段,助力更多县域打通患者就医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推动构建“小病进社区、大病进医院、康复回社区”的有序就医格局,不断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